2004-10-05

印度北地之旅 4 捷普到阿格拉

在捷普過了兩夜,接下來漸漸前往阿格拉。為什麼說漸漸?因為在捷普還有一個行程,就是風之宮殿(Hawa Mahal, Palace of Winds,的確是複數,也有人譯做「群風之宮」),然後隨車行經 232 公里,才到蒙兀兒帝國(Mogul or Mughal Empire)建立的王都阿格拉。

風之宮殿

india020820_0.jpg風之宮殿特點之一是,窗子數目多得不可思議。(蘿拉╱攝影)india020820_3.jpg風之宮殿旁邊有很多店面,車水馬龍,大肆招徠。(蘿拉╱攝影)第三天一早就驅車出發,前往風之宮殿。風之宮殿該長成什麼樣子呢?再怎麼想都料想不到,它臨街而立。車子停在面對宮殿的馬路旁,「要拍照就乘現在,這樣才拍得到全貌」,導遊一說,大家紛紛舉起相機。並沒有進去,不知裡面是否別具風情,只知道從外面看來,似乎很單薄,果然是臨風而立,不敗其名嗎。

風之宮殿有 593 扇窗子,沒有門,這可是真的嗎?古代眾妃子就只能倚窗而立,出是出不來的,真沒人性哪,做為王都,捷普是多麼熱鬧的地方,卻只能眼睜睜地看。但也另有一說這是大王為方便嬪妃觀看外面的花花世界而設計的,似乎也有道理,畢竟沒有門的話,大王要怎麼進去。總之,現在它是捷普聞名的地標。我們沒進去,不知是不能進去或怎樣,只給了二十分鐘在街道逛逛,自我安慰的說詞是,如果這是關人的地方,與其進去,不如待在外面,嘿。做為觀光景點,一旁賣鞋子的、賣衣服的、賣水果的,放眼望去琳瑯滿目,市街風情就是這樣。

法第普稀克利(勝利之都)

india020820_8.jpg法第普稀克利這座以首都之姿打造的城市,花了 16 年才搞定,可惜光耀不長久,後來首都終究不在這裡。(蘿拉╱攝影)在真正進入阿格拉之前,先到距阿格拉 37 公里的法第普稀克利(Fatehpur Sikri)。這是16 世紀蒙兀兒帝國第三代君王阿克巴大帝(Akbar the Great)建造的,意思大概是勝利之都吧(看起來像是命運之都),寬闊的長廊、粗壯的圓柱配合廣大的中庭,真的住在裡面,應該是氣派並舒服,不過有誰享用到呢?請明白,做為古都,它有「印度的龐貝」之稱。

話說阿克巴都 26 歲了,雖然後宮佳麗數得出 1600 人,卻一直沒生出兒子。題外話是,由於蒙兀兒屬伊斯蘭教,因此他的後宮並未有印度教女子。有一回,這位大王去拜訪住在 Sikri 的聖者(算命仙?)Shaikh Salim Chishti,這個人祝福給他三個兒子(另一說是跟印度教女子結婚就會有三個兒子),這是件大事嗎?總之為了表達對這個欲望的誠意,阿克巴大張旗鼓,在 Sikri 這個地方建造一座全新的城市,時為 1569 到 1585 年。夠氣魄!以紅沙岩打造,花了 16 年才完成。不過又另有一說,說是慶祝終於生出兒子,於是蓋這座城以茲慶祝。無論故事是怎麼發生的,阿克巴真的要拿它來做首都,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樣的大事竟然輕易就現出破碇,好不容易蓋好了,卻因為供水系統無法支應市民所需,氣候又熱,在算命仙去世後,就捨棄不用,一夥人遷都回去阿格拉。扼腕嗎? 400 年來,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就這樣擱著沒用,只做為蒙兀兒帝國揮霍無度的標記而存在著,比做「龐貝」,並不為過。

伽瑪清真寺

india020820_23.jpg伊斯蘭教建物風格完全不同於印度教。(蘿拉╱攝影)進入阿格拉,首先去的是清真寺(Jama Masjid)。這是棟白色建築,綴以伊斯蘭的習慣圖飾,一樣的,建物就是那麼大,但它的勢力範圍廣闊到不行。進去裡面,首先不能露出頭髮,但也不是那麼那麼地嚴格,戴上帽子就可以過關,如果沒有帽子,就必須去管理處借(租?)頭巾,以其特有的方式綁在頭上。然後,要脫鞋,因此之故,旁邊有水池雖說是用以淨身,也是洗腳用。

進去屋裡,很多人排了好長一列,分不清是領聖禮還是等待分發救濟食物。我認為是領聖禮啦,但那樣排隊的感覺真奇怪。我對伊斯蘭教果然很不在行。

市區

india020820_27.jpg水果顏色鮮艷,擺法經過設計卻不實用。(蘿拉╱攝影)回程進入市區,不同於台灣味的熱鬧街道很吸引蘿拉的相機鏡頭。人車之間沒有親疏之分,大夥兒有默契地以相同的步調行進,走走停停地,應該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車禍發生。經過一處市集,很多攤子都在賣水果,我們不知為何下了車,看到水果上面有許多蒼蠅之類的生物也是不分親疏地飛來飛去。這是印度的另一個城市──阿格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