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3

在開元寺遇見林秋梧

書名:台灣革命僧——林秋梧
作者:李筱峰
定價:NT$ 250
出版商:望春風
出版日期:2004 年 11 月 10 日初刷一版
ISBN:957-29892-2-7


匆匆來到台南,打算一住半個月,當隨著計程車來到預定的住處,心下知道這裡離記憶中熟悉的範圍是遠了一點。對一個不用功而又想要很容易就去到任何地方的旅人而言,最好的方法應該還是住在交通方便、資訊隨手可得的地方。而這裡,顯然大大澆了我一盆冷水。雖然如此,還是努力地去過了成大附近、赤崁樓附近、民生綠園附近、東門附近,在好幾個公園裡倘佯一番。同時也搭了觀光巴士,並且託同車熱情當地人的福,與他們一起暢遊了安平附近的樹屋、延平街附近的彎曲老街,以及神農街一帶。

如此一個禮拜下來,在夜裡,想著,別再如此疲於奔命似了吧。本來想像中就應該有些日子是待在某處靜下來做點什麼事。一個禮拜過去了,是該這麼做的時候了。於是我再次來到開元寺。

開元寺離住處極近,步行幾分鐘就到了。前幾天來的時候得知進屋要脫鞋,因此此次穿拖鞋前來。終於可以赤腳走路了。


台南開元寺大門。

台南開元寺裡的圖書館。
開元寺。

十幾年前我自寺外走過,看到寬廣的庭院有若干僧人在掃落葉,那種勞動的景像與恬靜的氣氛,讓人覺得這應該是或庶幾是真正的佛寺。或許是因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寺地,若沒有踏門而入。可以嗎﹖不經世事的我這麼遲疑。如今,在這暑熱的季節裡,我又來到此地,前庭散落坐著乘涼的人。

看到地被拖了一遍又一遍。

脫下鞋子入殿。像是遊園一般,似乎一共就三大尊佛像,再多我也看不懂了,外殿的彌勒陀,第二重的釋伽摩尼,以及其樓上的千手觀音。樓下入口處放了寺的簡介,我順手取來一讀,原來那個有時被提到的林秋梧是出自這裡。這個樓上同時是個小小的閱覽室,我順著書架走過去,都是與佛教相關的書,突然看到李筱峰寫的《台灣革命僧─林秋梧》。我想,這是個大大的巧合。就在開元寺裡,讀林秋梧。

林秋梧是台南市公園町人,其生卒年分別為1903與1934,在世32年。80年前,也就是1927年,他步入禪門,就是在這裡,開元寺。為什麼是這裡,我想一方面他拜的師父是他心悅誠服的人,而因此之故開元寺也更具改革的實踐空間。例如他們師徒藉重修之便,聯手把彌勒佛旁邊的註生娘娘像移走。是佛寺,不是道寺。

林秋梧是口若懸河、辯才無礙的那種人。當文化協會的美台團巡迴放映電影時,他是辯士要角。解釋電影內容之外,順且夾議夾敘,帶入台灣現狀,引發觀者共鳴。例如一部《母與其子》的電影,講的是母親要孩子讀書,自己做手工賺錢,而孩子不忍母親辛苦,夜裡起來幫忙,最後母親發現了,大家抱在一起哭。這樣的故事可以講成怎樣呢﹖「我們同胞一向輕視知識,只看到眼前生活的小利,常常不讓孩子讀書……。劇中這位母親就能了解到讀書的重要,所以儘管環境如何困苦,也要讓孩子讀書。而且不只男孩子要讀書,女孩子也一樣要讀書。我們若沒有讀書的話,就沒有知識,沒有知識就會當人家的奴隸,受別人統治。同胞啊!我們大家都要刻苦耐勞,教養兒女充實自己,使大家都有知識,我們台灣人才不會永遠當人家的奴隸……」日本警官眼見群眾愈來愈興奮,令人翻譯,然後立刻命令「辯士中止」。

這是在他步入禪門之前的事。他進入開元寺後,住持得圓要他到日本留學,此事引發寺內爭執,最後得圓派獲勝,因此林秋梧到日本駒澤大學留學,師從日本禪學泰上文學博士忽滑谷快天。

當時的左派思潮方興未艾,林秋梧到了日本不免接觸到很多左派書籍,這或許是他的思考方向愈來愈左進的原因。

林秋梧不僅口才好,寫起文章來,其思考力與想像力也很精彩,〈馬克斯進文廟〉一文假設馬克斯與孔丘對話。

馬克斯認為宗教是政治御用品。林秋梧認為佛教不能自排於外,守舊的成規是為上位者服務,因此規矩要與時俱進,不能成為政治幫兇。而佛教是宗教還是哲學,這是這個討論中被提出來而未妥善申論的題目。

淨土何處尋。現世尋。所謂西方極樂或阿彌陀佛都是方便用詞,是很曖昧的,如何能夠只管那曖昧事物而忽視現世苦樂。

急性肺結核死的。

--------------

後記。20111204。那時候在寺裡一邊看書一邊寫筆記,寫到後來覺得如此看書也太用功了,想說回來再買本書慢慢寫,誰料那時候到處都沒在賣這本書,無以為繼,所以此文結尾很奇怪。後來雖然買到書了,可是在懶散的空間裡也只能懶散下去。一放四年,好久。只好先這樣。印象中書裡有寫到,他和一群有志之士,發起中元普渡不燒金紙的運動,如火如荼,結果到現在這還是個議題,不過狀況也算有進步了……其實我自己也還沒有能夠免俗。

相關連結

台灣革命僧林秋梧詩作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