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0

日本關西行 4 京都二日遊

japan03kytot_sign.gif京都下水道人孔蓋。(水手╱攝影)從神戶到京都,只要一個小時。此時的京都,天色漸暗。在夜裡進入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忙了半天還不知道落腳處在哪裡,是會有一點點不自在的。三年前我在周六傍晚來到京都,在車站忙裡忙外,還掏出本以為有備無患的旅館電話號碼一家家打去問,問不到半家旅館有空房間,這個時候真是很難優雅得起來,只好寄放行李,從車站出發,以平靜的心情一條條巷子走訪,總算天無絕人之路,讓我找到一家還有房間的旅館。

由於上回在車站附近來回走了很多次,因此一來到京都,熟悉的感覺也是油然而生,按圖索驥,不久就向預訂的旅館報到。

japan03hotel_3.jpg這是在京都的住處。(水手╱攝影)我們訂的是和式房間,房間還算寬敞,有小廚房,還有陽台。在京都的這兩天,不知為何我和蘿拉都有點夜不成眠,因此這個陽台很派得上用場。

雖是在夜裡來到京都,但馬不停蹄的我們,一安頓好之後,就出門蹓躂,找居酒屋光顧去了。

公車

公車和地下鐵是遊覽京都的重要交通工具,公車總站售有各種套票,同時也有地圖供人索取。

京都的公車總站就在火車站前面,路線雖多,卻排列得井然有序,為所有的景點就區域做好分類,只要看得懂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就完全沒有迷路的可能。初訪京都,住在公車總站附近應該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安排,但是如果多去了幾次,則有嵐山或東山的景致伴隨起居,當另有不同的美感風情。

這裡的公車站牌大多很有質感(神戶的 City Loop 站牌則很有造型),而且公車快到站時,站牌上的公車數字還會一閃一閃地發亮,提醒的工夫下得十足。

我們一早來到公車總站,買了 2 日公車券之後,就前往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

japan03kyoto01_6.jpg三十三間堂長 120 公尺,即使在現在看來,還是長得要命。(蘿拉╱攝影)japan03meal_10.jpg從三十三間堂出來,已經是午後了,我們在斜對面一家古色古香的店裡吃午飯。蘿拉說這家店很有名。照片裡的人是店裡的其他客人。(水手╱攝影)初見三十三間堂,顧名思義,果然就是三十三個房間長長地排成一列。從外表看起來,整齊雅致就是美,但其更重要的價值都在屋子裡面。

三十三間堂正式名稱為蓮華王院,建於 1164 年,後來燒毀,於 1265 年重建,以其本堂內大柱 33 支而得名,堂內供奉著 1001 尊千手觀音,並諸 28 部眾像,層次井然,如今佛舍暨諸菩薩像皆為日本國寶。這一千零一尊千手觀音,每一尊姿勢都不同,放在一起,除了壯觀之外,另有奇妙的感覺,這感覺無關宗教,而是人類為自己所需而有的創造力實在驚人。

走在長長的屋裡觀看一千尊千手觀音,其實是很辛苦的,因為不但並不是很認識,而且根本看不完哪,於是聊買一本印有三十三間堂字眼的漂亮佛經帶回家,表示到此一遊的意思。

走出這三十三間滿滿供奉著千手觀音的屋子,外面的場地顯得空曠許多,另有幾個小景點,想來也是古代的故事。

清水坂一帶

japan00kyoto02.jpg走在石板小徑上,很容易引發思古幽情。(水手╱攝影)我想我們是從二年坂(Ninenzaka)走到產寧坂(Sanneizaka,又稱三年坂),再走到清水坂(Kiyomizuzaka)的。二年坂是條長約 200 公尺的石板小徑,從高台寺延續至產寧坂,一路上兩側都是古老的町家式建築(紅殼格子、蟲籠窗式)。產寧坂則是石階路,據傳要是不小心在此處跌倒,三年之內必有大難臨頭,所以又稱三年坂。清水坂為連接東大路到清水寺的參道,在與產寧坂交會處有許多店家,大多是清水燒瓷器、京燒點心、京都醬菜等土產、特產店。

走石板小徑是很有趣的經驗,這是木造建築經營出的幽然曲徑,與常見以石舖路的歐洲相比,截然又是另一番風味,徜徉其中,可以悠然想像古人的生活。

哲學之道

japan03kyoto01_36.jpg哲學之道的路標雖然很大,但我們繞來繞去才走進正途。(蘿拉╱攝影)japan03kyoto01_34.jpg這家以貓為招牌的冰店,吸引了蘿拉的目光。(蘿拉╱攝影)哲學之道(Tetsugaku No Michi)是因為日本京都學派哲學家西田幾太郎經常在此散步而得名,因此我們也來這裡散步,沾點哲人的氣息。

這條路頭尾從若王子神社到銀閣寺,全長約 2 公里,與琵琶湖疏水分流的渠道並行,是有名的旅遊散步小路,一路上小橋流水不斷,綠意蔥蔥。據說春天的櫻花、秋天的紅葉會讓這條路完全變一個樣子。

進入哲學之道之前,旁邊有些叉路,我們也去晃了一下,在一家賣一堆有的沒的的店裡瀏覽了好一陣子。走出哲學之道,蘿拉眼尖,看到賣冰的店,於是她吃了深覺既飽眼福又飽口福的抹茶冰,我咧,就喝一杯咖啡囉。


銀閣寺

japan0kyoto01s_46.jpg銀閣寺的銀閣、向月臺、銀沙灘。(蘿拉╱攝影)走出哲學之道,似乎就該看到銀閣寺(Ginkakuji),但並非如此,問了店裡的老闆娘,半懂不懂地在就快截止賣票前來到該處。

由於過去只聽過其名,從來不知道裡面到底長什麼樣子,因此一進去看到所謂的向月臺、銀沙灘,真是嚇了一跳,怎麼會有這樣奇怪的東西哩,天天要照管它,應該不是件容易的事。

銀閣寺又稱慈照寺,是室町幕府第 8 代將軍足利義政於 1482 年建造的別墅山莊,是日本最古的四層半建築。銀沙灘、向月臺、銀閣,這是銀閣寺獨特的枯山水庭園,銀沙灘是將一大片白色細砂梳理成波紋狀,向月臺則以細砂堆成平頂圓椎狀。銀閣的另一邊還有環遊式池泉庭園,我們跟著箭頭走了一圈。其他地方沒有開放。

據說,在秋冬的清晨來此,會看到銀閣寺的銀色世界,屋頂銀霜、水面銀白、廣場銀沙,這時才會懂得所謂「銀閣」是什麼意思,那麼,與人工的金閣寺,或許可以比出個高下吧。不過,人可能也會凍成銀人哩。

河原町

japan03meal_16.jpg在日本吃旋轉壽司,不同的感覺就是,是吃外國的,習慣、設備與台灣不甚相同。(水手╱攝影)河原町是京都繁華的商店街,晚飯時間車水馬龍。

這裡的商店招牌很有整體感,但賣的東西大多不太能引起我們的興趣。這個時間來到這裡,重點當然是吃什麼好,晃了一陣子以後,決定吃旋轉壽司。有圖為證,兩個人一共吃了十二盤。接下來則是逛書店,雖然日文看不懂,但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看,就這樣愉快地消磨了夜間時光。

金閣寺

japan0kyoto02_6.jpg金閣寺的倒影也是金的。(水手╱攝影)japan0meal_18.jpg離開金閣寺,又到一家古色古香的店家吃午飯。因為過去沒有在榻榻米吃飯的經驗,這兩天總感到十分有趣。照片裡的人是店裡的其他客人和老闆。(水手╱攝影)在京都的第一天所去之處在洛東,第二天則走洛西,目標是金閣寺(Kinkakuji)與嵐山。

從金閣寺售票處走了一小段路,這才看見「金」字招牌的金閣寺,果然是金光閃閃哪。金閣寺始建於 1397 年,同樣是足利義滿的別墅,1950 年遭遇火災,幾近焚毀,1955 年後經過多次整修,包括用純金錫箔一張張地黏貼,真是樁大工程。

金閣寺聳立在鏡湖池水之中,呈四方形,為顯示幕府武士政權的一統天下的至上權力,舍利殿的一至三層樓閣,分別以幕府政權建築、皇家宮廷建築和佛教建築格式修建,最頂層的塔頂則裝飾了一具金銅合金的鳳凰,遠遠望去,金光燦燦,絢麗奪目。

繞園一周,會看到一張石質貴人榻,這是將軍夫人的位子。另外有個夕佳亭,據說從這裡看金閣寺,景致最美,是江戶時代的茶道家喝茶賞景之處。這些解說雖是以日文寫成,但其中漢字不少,不難得知其意。

嵐山‧嵯峨野

japan00kyoto03.jpg轉入小徑,一路上常見如此景致。(水手╱攝影)japan00kyoto04.jpg祗王寺大門。(水手╱攝影)japan00kyoto05.jpg祗王寺。(水手╱攝影)又來到嵐山‧嵯哦野。三年前我沉迷於此地的景色,在此耗去了大半天,還想著下次再訪不如就住在這附近,但這次來卻只是草草帶過,因為下車的地方渡月橋實在太不吸引人了,兼且也沒有太多時間。反正我已經來過,就讓美景仍然寄放在腦袋裡,若有下次,還可以再說。

那麼就來說說三年前的所見所感吧。渡月橋是一座長長的橋,頂著大太陽走在那裡,雖有船家怡人耳目,但畢竟談不上勝景,不過轉入小徑後,一切就大不相同。據說一邊是嵐山,一邊是嵯峨野,在其之間是桂川這條河川。我並不清楚上次究竟是走在哪裡,後來看到嵯峨觀光小火車,這樣到底是走在哪裡呢。

總之,轉入小徑,一路上盡是高大的樹林,可惜我只認得竹,其他稱不出名號。在那樣的路徑漫行,間或有特產店、寺或廟,不用錢的就進去看看,要錢的在外面看看就好,光是這樣就耗去不少時間,但也走得很高興。

唯一一處花錢進去的是祗王寺。一眼就喜歡上這個寺廟,非進去不可,果然進去後十分不教人失望,而是欣喜異常。裡面開放的部分並不大,繞一圈不用很久,處處精湛,不覺狹促,房舍與樹木相參自足,真想住在裡面哪。裡面有一種別致的蔭涼,樹木茂密,暗暗的,但並不感到陰氣,我想這是人間仙境之一吧。

這兩天所走的行程,和上一次幾乎沒有重覆,結果還是很多地方沒去過。京都現在劃分為洛北、洛南、洛西、洛東、洛中,嘿,這還不包括近郊,每次在車站裡看到一大堆行程廣告,似乎都很有意思,總是很想隨興前往。那麼,下次吧,現在要趕到奈良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