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上回在車站附近來回走了很多次,因此一來到京都,熟悉的感覺也是油然而生,按圖索驥,不久就向預訂的旅館報到。

雖是在夜裡來到京都,但馬不停蹄的我們,一安頓好之後,就出門蹓躂,找居酒屋光顧去了。
公車
公車和地下鐵是遊覽京都的重要交通工具,公車總站售有各種套票,同時也有地圖供人索取。京都的公車總站就在火車站前面,路線雖多,卻排列得井然有序,為所有的景點就區域做好分類,只要看得懂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就完全沒有迷路的可能。初訪京都,住在公車總站附近應該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安排,但是如果多去了幾次,則有嵐山或東山的景致伴隨起居,當另有不同的美感風情。
這裡的公車站牌大多很有質感(神戶的 City Loop 站牌則很有造型),而且公車快到站時,站牌上的公車數字還會一閃一閃地發亮,提醒的工夫下得十足。
我們一早來到公車總站,買了 2 日公車券之後,就前往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正式名稱為蓮華王院,建於 1164 年,後來燒毀,於 1265 年重建,以其本堂內大柱 33 支而得名,堂內供奉著 1001 尊千手觀音,並諸 28 部眾像,層次井然,如今佛舍暨諸菩薩像皆為日本國寶。這一千零一尊千手觀音,每一尊姿勢都不同,放在一起,除了壯觀之外,另有奇妙的感覺,這感覺無關宗教,而是人類為自己所需而有的創造力實在驚人。
走在長長的屋裡觀看一千尊千手觀音,其實是很辛苦的,因為不但並不是很認識,而且根本看不完哪,於是聊買一本印有三十三間堂字眼的漂亮佛經帶回家,表示到此一遊的意思。
走出這三十三間滿滿供奉著千手觀音的屋子,外面的場地顯得空曠許多,另有幾個小景點,想來也是古代的故事。
清水坂一帶

走石板小徑是很有趣的經驗,這是木造建築經營出的幽然曲徑,與常見以石舖路的歐洲相比,截然又是另一番風味,徜徉其中,可以悠然想像古人的生活。
哲學之道


這條路頭尾從若王子神社到銀閣寺,全長約 2 公里,與琵琶湖疏水分流的渠道並行,是有名的旅遊散步小路,一路上小橋流水不斷,綠意蔥蔥。據說春天的櫻花、秋天的紅葉會讓這條路完全變一個樣子。
進入哲學之道之前,旁邊有些叉路,我們也去晃了一下,在一家賣一堆有的沒的的店裡瀏覽了好一陣子。走出哲學之道,蘿拉眼尖,看到賣冰的店,於是她吃了深覺既飽眼福又飽口福的抹茶冰,我咧,就喝一杯咖啡囉。
銀閣寺

由於過去只聽過其名,從來不知道裡面到底長什麼樣子,因此一進去看到所謂的向月臺、銀沙灘,真是嚇了一跳,怎麼會有這樣奇怪的東西哩,天天要照管它,應該不是件容易的事。
銀閣寺又稱慈照寺,是室町幕府第 8 代將軍足利義政於 1482 年建造的別墅山莊,是日本最古的四層半建築。銀沙灘、向月臺、銀閣,這是銀閣寺獨特的枯山水庭園,銀沙灘是將一大片白色細砂梳理成波紋狀,向月臺則以細砂堆成平頂圓椎狀。銀閣的另一邊還有環遊式池泉庭園,我們跟著箭頭走了一圈。其他地方沒有開放。
據說,在秋冬的清晨來此,會看到銀閣寺的銀色世界,屋頂銀霜、水面銀白、廣場銀沙,這時才會懂得所謂「銀閣」是什麼意思,那麼,與人工的金閣寺,或許可以比出個高下吧。不過,人可能也會凍成銀人哩。
河原町

這裡的商店招牌很有整體感,但賣的東西大多不太能引起我們的興趣。這個時間來到這裡,重點當然是吃什麼好,晃了一陣子以後,決定吃旋轉壽司。有圖為證,兩個人一共吃了十二盤。接下來則是逛書店,雖然日文看不懂,但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看,就這樣愉快地消磨了夜間時光。
金閣寺


從金閣寺售票處走了一小段路,這才看見「金」字招牌的金閣寺,果然是金光閃閃哪。金閣寺始建於 1397 年,同樣是足利義滿的別墅,1950 年遭遇火災,幾近焚毀,1955 年後經過多次整修,包括用純金錫箔一張張地黏貼,真是樁大工程。
金閣寺聳立在鏡湖池水之中,呈四方形,為顯示幕府武士政權的一統天下的至上權力,舍利殿的一至三層樓閣,分別以幕府政權建築、皇家宮廷建築和佛教建築格式修建,最頂層的塔頂則裝飾了一具金銅合金的鳳凰,遠遠望去,金光燦燦,絢麗奪目。
繞園一周,會看到一張石質貴人榻,這是將軍夫人的位子。另外有個夕佳亭,據說從這裡看金閣寺,景致最美,是江戶時代的茶道家喝茶賞景之處。這些解說雖是以日文寫成,但其中漢字不少,不難得知其意。
嵐山‧嵯峨野



那麼就來說說三年前的所見所感吧。渡月橋是一座長長的橋,頂著大太陽走在那裡,雖有船家怡人耳目,但畢竟談不上勝景,不過轉入小徑後,一切就大不相同。據說一邊是嵐山,一邊是嵯峨野,在其之間是桂川這條河川。我並不清楚上次究竟是走在哪裡,後來看到嵯峨觀光小火車,這樣到底是走在哪裡呢。
總之,轉入小徑,一路上盡是高大的樹林,可惜我只認得竹,其他稱不出名號。在那樣的路徑漫行,間或有特產店、寺或廟,不用錢的就進去看看,要錢的在外面看看就好,光是這樣就耗去不少時間,但也走得很高興。
唯一一處花錢進去的是祗王寺。一眼就喜歡上這個寺廟,非進去不可,果然進去後十分不教人失望,而是欣喜異常。裡面開放的部分並不大,繞一圈不用很久,處處精湛,不覺狹促,房舍與樹木相參自足,真想住在裡面哪。裡面有一種別致的蔭涼,樹木茂密,暗暗的,但並不感到陰氣,我想這是人間仙境之一吧。
這兩天所走的行程,和上一次幾乎沒有重覆,結果還是很多地方沒去過。京都現在劃分為洛北、洛南、洛西、洛東、洛中,嘿,這還不包括近郊,每次在車站裡看到一大堆行程廣告,似乎都很有意思,總是很想隨興前往。那麼,下次吧,現在要趕到奈良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