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0月,眼看著日本就要攻進台南城,劉永福「阿婆阿浪港」跑掉了。此前沒幾天,台南人懷疑某些基督教徒與日本人勾結,虐殺了巴克禮長老教會信眾19人。
眼看著城也守不下去了,台南人去找英國領事館,希望可以代向日本人表達意願。英國領事館表示官方不便出面,介紹了巴克禮。
巴克禮不念前嫌,提出三個條件。一是他只是轉交台南人連署的請願書,要開什麼條件,請自行開出。二是由台南人陪同前往,以免被造謠通敵。三是前往交涉時,須派人保護教會信徒,免其遭到屠殺。
和平談判,非生即死。講者提出與此對照的是陳澄波及其交手方。
日軍進城之後,問巴克禮要什麼。巴克禮說,他說信仰的是上帝,不需要別的什麼。講者與此對照提起台北城的情形。
聽到這個故事,瞬間在心中所想的,除了主角情操不同於一般人之外,更是如何在不可逆的那一刻做出漂亮的裁決。或許兩者是相互為用吧。最近又把事情處理得很糟糕,可悲可歎,非常不足,於此為記。
相關連結
[1] 日治初期臺南小南門, 聚珍臺灣, 2019-03-10(網頁有圖片)
https://www.gjtaiwan.com/new/?p=25863
臺南城小南門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樹林街口。日本時代因年久失修崩塌,於1910年代拆除,現已不存。
小南門為1895年征臺戰役中日軍首波進入臺南城的城門,維基百科寫「巴克禮牧師於1895年帶領日軍進城之處」說法其實並不全然正確。
更準確的講法是:
1.英國籍巴克禮牧師並非自發去與日軍交涉入城,而是在日軍攻城前夕受臺南居民請託(因為和日軍交涉需要具公信力的外籍人士),在居民答應其三個條件的前提下才同意前往代為轉達意願。
三個條件為:
– 居民需寫下要轉達的陳情信(公稟帖)並簽名蓋章,他只是代為轉交
– 需有臺灣人同行,以免被造謠英國教會通敵
– 前往交涉時,居民需派人保護教會信徒以免遭臺灣人屠殺
2.當時兩位英國宣教師巴克禮、宋忠堅與臺南城內重要人士及隨從一行人,在1895/10/20晚上由小南門出發,手持英國旗、燈籠唱聖歌,在黑夜中冒著被射殺的危險前往位於二層行溪畔的日軍軍營。
3.最後由巴克禮代表前往二層行溪南岸的大爺庄與日軍第二師團長乃木希典交涉,告知劉永福已逃跑已無以武力攻擊臺南城的必要,並轉交臺南居民的請願文書。
4.交涉成立後,隔日清晨巴克禮先帶半數隨行者回城告知談判結果。宋忠堅及其餘人等於幾個小時後隨日軍一同進城。
所以和日軍一同進城的其實是宋忠堅牧師,而且他也不是「帶領」日軍進城,而是被日軍夾在中間當人質以免有詐。
小南門為1895年征臺戰役中日軍首波進入臺南城的城門,維基百科寫「巴克禮牧師於1895年帶領日軍進城之處」說法其實並不全然正確。
更準確的講法是:
1.英國籍巴克禮牧師並非自發去與日軍交涉入城,而是在日軍攻城前夕受臺南居民請託(因為和日軍交涉需要具公信力的外籍人士),在居民答應其三個條件的前提下才同意前往代為轉達意願。
三個條件為:
– 居民需寫下要轉達的陳情信(公稟帖)並簽名蓋章,他只是代為轉交
– 需有臺灣人同行,以免被造謠英國教會通敵
– 前往交涉時,居民需派人保護教會信徒以免遭臺灣人屠殺
2.當時兩位英國宣教師巴克禮、宋忠堅與臺南城內重要人士及隨從一行人,在1895/10/20晚上由小南門出發,手持英國旗、燈籠唱聖歌,在黑夜中冒著被射殺的危險前往位於二層行溪畔的日軍軍營。
3.最後由巴克禮代表前往二層行溪南岸的大爺庄與日軍第二師團長乃木希典交涉,告知劉永福已逃跑已無以武力攻擊臺南城的必要,並轉交臺南居民的請願文書。
4.交涉成立後,隔日清晨巴克禮先帶半數隨行者回城告知談判結果。宋忠堅及其餘人等於幾個小時後隨日軍一同進城。
所以和日軍一同進城的其實是宋忠堅牧師,而且他也不是「帶領」日軍進城,而是被日軍夾在中間當人質以免有詐。
[2] 湯瑪斯·巴克禮,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湯瑪斯·巴克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