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5

素描習作 II 002 芙蘭吉


氣質真的是相當不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素描習作 II 001 古早鐘


其實這不能算完成吧。但也不想繼續了。這樣並列好像沒有必要,但先試一陣子再說。至少可以看一下什麼地方太執著,什麼地方一開始就應該明白,什麼地方根本就沒頭沒腦。

2013-01-23

筆記:Daniel Chester French 及其作品〈Alma Mater〉

既然知道了有 Daniel Chester French 這麼一個人(詳〈誰是芙蘭吉〉),那麼就來認識一下好了,順便也弄清楚一下〈Alma Mater〉這件作品。

首先,台灣的 AIT 網站把他的名字譯做「丹尼爾‧契斯特‧法蘭區」[1]。French 是美國人,1850 - 1931,當時大約是美國內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在這期間,他經歷了美國文藝復興年代(1876-1917)[2],去過歐洲。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是林肯紀念館裡的林肯雕像,20 世紀初已是美國最有名的大型雕像雕刻家。

Frech 的眾多名作 [3] [4] 之一是哥倫比亞大學裡的〈Alma Mater〉。Alma Mater 是拉丁文,意為哺育之母親,在這裡也有母校的意思。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雕像 Alma Mater。圖片來源:http://www.yeodoug.com/resources/dc_french/alma_mater/alma_mater_02.jpg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雕像「Alma Mater」高 12 呎,位於步向 Low Library 的階梯上。雕像細節大致是,這名母親坐在 klismos 風格的椅子上,兩手向上舉起。椅臂上各有一盞燈,分別表示 sapientia (智慧)與 doctrina(教學)。她右手持握的權杖尾端麥穗撐著一頂王冠,這頂王冠源自該校的固有徽章。她的膝上是本聖經,書頁翻開在〈Alma Mater〉的章節。座台則是 McKim, Mead & White 以大理石和花崗石作成的。[5] 雕像與座台在 2003 年因一筆捐贈而得以大力整修。[6]

會注意到這一尊,是因為把「芙蘭吉」帶回家。在反覆尋覓的過程中體認到,要做出這些居高臨下的雕像,需要更多的觀察力與想像力,看的人才會對其正確性無所知覺,一切都理所當然。或許很多理所當然都有過煞費苦心的過程吧。


參考資料

[1] 美國雕刻家丹尼爾‧契斯特‧法蘭區 (Daniel Chester French)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American_Story/category/page/jb
/reform/chester_1.htm


[2] American Renaissance,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Renaissance

[3] Daniel Chester French,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Daniel_Chester_French

[4] Daniel Chester French: Sculpture In Situ
     http://www.yeodoug.com/resources/dc_french
/daniel_chester_french.html


[5] Daniel Chester French "Alma Mater"
     http://www.yeodoug.com/resources/dc_french/alma_mater /dcfrench_alma_mater.html

[6] Jason Hollander, Nearing Her 100th Birthday, Alma Mater Receives a Much Needed Makeover, Columbia News, 2003-01-15
     http://www.columbia.edu/cu/news/03/01/alma_mater.html

2013-01-20

誰是芙蘭吉

上個禮拜從石膏像工場抱回一尊「芙蘭吉」,用來繼續發展我的素描才能。之所以是這尊而不是別尊,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它的氣質有意思,且是較美的那個方向,放在家裡應該不會煩吧。其他原因大致就是沒畫過、五官正常之類,可以讓我一再琢磨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芙蘭吉是誰咧?不盡可能搞清楚這件事,會很煩。中文網頁裡,不管重複的,大致上一共只有三個台灣的頁面有她,除了純粹的石膏像沙龍照 [1] [2] 之外,另一個是考題 [3]。試著把「芙蘭吉」三個字還原為原文,也是不得其門而入。但總之它是存在的,這點沒有問題。

接著就參照工場老闆的說法來找找看。老闆說這是十九世紀的作品,寫實主義的,不同於羅馬時代的神話性表現方式。這個線索也是找沒有。

那麼,猜想台灣石膏像源由應該不是來自日本就是中國,日本比較可能。既然之前中文網頁根本沒有簡體結果,再加上這三個字發音的感覺,日本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還是來看看日文網頁有沒有眉目。先是想辦法請 Google 把「芙蘭吉」譯為日文,沒有成功。接著用櫻花輸入法來看看「芙蘭吉」三個字的日本字母怎麼寫,還是不吻合。那麼,其實這三個字唸起來還頗像「法蘭人」的,該不會這三個字其實是「法國人」吧……加上「石膏 彫像」關鍵字去找,沒想到真的有這麼一頁,而且還簡單介紹了來龍去脈 [4]
商品の説明

ダニエル・チェスター・フレンチ作  1905年製作 近世アメリカを代表する肖像彫刻家・建築家である、ダニエル・チェスター・フレンチ作の女性胸像です。 フレンチは、リンカーン記念館の肖像彫刻で有名です。他にも多数の公共記念像などを手がけています
上面說,作者是 Daniel Chester French,1905 年完成這件作品。這人是美國近代具代表性的肖像雕刻家、建築家,有名的作品是林肯紀念館的肖像雕刻。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公共場所的紀念雕像。大概是這樣吧,有錯請指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Alma Mater 的搞笑版。圖片來源:http://www.alispagnola.com/Free/archives/2903如此好像有了進展。真好,有名有姓的,如獲至寶。但翻來覆去,French 的作品幾乎都是大件的全身像,更別說也沒看到 French 有什麼作品叫做「French」。難不成這是他某件作品的裁切版,而且它之所以叫做「French」,其實是當初不知怎麼回事竟直接拿作者的姓來為石膏像命名嗎?抱持著這種想法,開始比對起他有沒有什麼作品的頭長得跟「芙蘭吉」相仿 [5]

雖然放在 Jackson Park 的〈Statue of The Republic〉也有三分像,但相較起來,首先脖子就似乎太長了。比來比去,就是這個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Alma Mater」最像,不過有人說 [6] 它是 1903 年面世的,與前說 [4] 不一樣。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用盡想得到的字眼去找,盡可能看遍圖像也沒看到歐美有同樣化為素描用石膏像的同一尊,這個確認事件也就到此為止。

Alma Mater in the rain。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49694800@N02/4560705191/在比較到底是不是同一尊的過程中,發現很有趣的事情。買的時候覺得它長得滿正常的,回到家擺在低桌上,覺得她在瞪我。面對面的話,不知道在看哪裡。擺得高一點,似乎又愈加奇怪。隨著光源的不同、自己眼睛高度及方向的不同,她的目光又有變化。

看了假定的本尊之後,發現居高臨下的雕像目光果然是另一回事。對照的時候,一直反覆蹲著,好進一步確認究竟是否神似。結果雕像愈放愈高,身子愈蹲愈低。右邊這張圖片,讓我確認大衣裡面的確有一件領口正常的衣服,以類似角度比較兩者也是很像。可是要如何定案呢。

誰是芙蘭吉?是 Daniel Chester French,還是他做的 Alma Mater,抑或兩者皆非?希望有一天會弄清楚。

附記。尋找芙蘭吉的過程中,發現了上一回沒盡心找到的「月神」本尊 [7] [8],在這裡附帶記錄一下。台灣的月神石膏像已經失去頭上的月亮。


參考資料

[1] 芙蘭吉49cm, 松林美術社
     http://tw.myblog.yahoo.com/songlinart/photo?pid=581

[2] 芙蘭吉, 明林美術
     http://www.minlinart.com/product/shoping_go.asp?ID=4051

[3] 國立高雄大學九十六學年度轉學招生考試試題(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
     http://nft01.nuk.edu.tw/lib/exam/96/trans2/96ta(2)-trf.pdf

[4] 石膏像 フレンチ胸像 H.49cm, Amazon 日本
     http://www.amazon.co.jp/石膏像ドットコム(堀石膏制作)-K-181-石膏像-フレンチ胸像-H.49cm/dp/B008ESO7W2

[5] Daniel Chester French: Sculpture In Situ
     http://www.yeodoug.com/resources/dc_french
/daniel_chester_french.html


[6] Daniel Chester French "Alma Mater"
     http://www.yeodoug.com/resources/dc_french/alma_mater
/dcfrench_alma_mater.html


[7] K-139 ダイアナ胸像, きょうの石膏像by Gee
     http://ameblo.jp/sekkouya/day-20100808.html

[8] buste of "Diane the huntress", Alexandre Falguière (toulouse, 1831-paris, 1900), Rodriguez antiquités
    http://www.proantic.com/en/display.php?mode=obj&id=22155
Description Antiquité:
Alexandre Falguière (toulouse, 1831-paris, 1900)
buste of "Diane the huntress",
in bronze on a marble pedestal
Signed Falguière
Measurements: 
Width: 22 cm (8,7 in)
Height: (avec socle) : 37 cm (14,7 in )

2013-01-18

素描課第二回合戰況

由於覺得自己練習好像有一搭沒一搭,兼且空閒時間其實所在多有,去年初終於克服惰性,跑去永和社區大學報名素描課。到現在,上了春秋兩季加一個暑期班,得到完成或沒完成的九張畫紙。隨著搬家遠離,也就決定不再繼續上這個課,因此又來到檢討時間。

第一堂課知道這裡是畫炭筆,很高興,因為上一回合結束在意猶未盡的炭筆時刻。這位老師,整個學期會拿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時間來講課,內容是以畫家為主來介紹繪畫史、繪畫本質與發展,這方面我覺得受益良多。而在畫畫時,也會帶進講課內容,並且更多方面地演繹畫如何是一幅畫,這讓我對畫的認識與想像更加寬闊,這應該也略微展現在以下無論糟不糟糕的習作裡了。


2012-04-11。基本物體。第一堂課還是從物體的三大基本形狀開始。球、柱、錐,畫了將近五堂課,當時覺得好像永遠沒完沒了,但終於還是有得到老師首肯、宣告完成的那一刻。除了背景,明明全都是白色的東西,卻黑成一團,真的是很厲害。抓比例的能力還是很差,整個過程常常不知道究竟如何是好,教人沒有信心。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出來,這跟上一回合第一堂課的成果,有很大的差距了。

2012-05-16。石膏像麥迪奇。這個只畫了一次半。第二次的時候,老師一看到就說很有特色,要我不必執著於人頭的刻畫。就這麼似乎輕鬆地結束了,不必一直塗塗抹抹下去。這個經驗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所謂以整體來看待是怎麼一回事。一件作品可能有無數多次接近或可以宣告完成的機會,端看如何取捨,要停在可能是最好的時候,還是要繼續下去,看會發展成怎樣更細膩或糟糕化的結果。但是,止於所當止,除了要有完整的能力,還要有判斷的能力。寫文章可能沒問題,但面對一張畫,還很難。
2012-07-25。瓶罐與盒磚。這個大概畫了六堂課左右。同樣又是掙扎。這裡學到的是,讓桌子看起來不垂下也不上翹。至於其他,自己是覺得都掌握得很差。但總之它也噴了漆,在暑期班的第一堂課。
2012-08-22。石膏像月神。這個大概畫了三堂課。石膏像本身是很不可思議的氣質,像是小男孩,乾乾淨淨。但畫起來很容易變得看起來很驕傲似地。不過我卻畫得變成滄桑感還是怎樣,自己覺得很多都亂七八糟。胡里胡塗噴了漆。
2012-08-29。石膏像月神。隨著暑期班的結束,這個畫了一次半的月神也就停留在此。去找了一個很難畫的角度,那個側面、轉身完全不是我能領會的。老師最後來加幾個線條,顯示至少要這樣,這個石膏像的重心才會出現。背景何時開始加進去,要如何判斷。有時候太早了,像這一幅,根本還用不到它吧。有時候卻嫌太晚,整體的完成就得要多花一些工夫。
2012-10-17。酒瓶和碗。這個大概畫了三堂半。一張畫可以有結束的時候都是令人高興的,但重點是,自己能不能知道何時算是可以告一段落。只能隨著老師的眼光來學習這件事。不過現在回頭來看這一張,空間感其實沒有很清楚,這也就是當時的能力吧。何時喊停,當然各人的能力也是老師的根據之一。
2012-11-21。石膏像麻面維納斯、蘋果、碗。這個畫了四堂課。沒有完成。其他不論,主要是色調層次沒有出來。看這樣的東西,其實也有好處,就是在執著於自以為眼睛看到的是什麼時,畫面上可能不是那麼回事,如此它屬未完成,就是個公平的對待。仔細去想這個過程,應該也是會進步吧。

這個石膏像之所以叫「麻面」,是因為臉部受傷凹凸不平之故。
2012-12-19。花瓶、陶罐、秋葵、蘋果。畫了四堂課。一開始當然是想要所有的東西都畫進來,但顯然抓大小的能力依然很差,花瓶應該要更高,因此長到了畫面之外。這也只能勉強算完成吧。桌子的形狀也是改了好幾次。總之不在行的還是不在行,應該打起精神來多觀察多練習,不然就永遠是這樣吧。
2013-01-17。石膏像麻面維納斯、瓶、蘋果。畫了近三堂課。未完成。這是最後一堂課。瓶子和蘋果的關係很不清楚。臉本來不是長那樣,後來又去亂塗亂抹一番,就又亂七八糟了。但我想我可能需要多一點這樣亂七八糟的嘗試,才會知道在這個世界裡,極限是什麼,可能性又是什麼,怎樣會走對路,怎樣就跑錯地方。

這學期結束前的一個周六,班上到石膏像工場參觀。前巡後逛之餘,我也抱了一個回來。希望會繼續好好努力。

相關文章

素描課第一回合戰況, 2012-08-06
http://randomcue.blogspot.tw/2012/08/blog-post.html

2013-01-01

鴿子來去

2012 最後一天的下午,一隻鴿子在後陽台紗門旁徘徊。回到座位後想一想,應該是很冷,就乘著牠稍微離開紗門時,把門稍微打開,又回到客廳坐。不久抬起頭一看,牠已經來到廚房口,一路顛顛地走進來,終於停在最暖和的地方。

以上都是聽說的。

接下來,想說給牠東西吃。拿點麥片在手上,沒想到嚇到牠。牠亂飛一陣,停在桌子上。

那麼把吃的放在盤子裡,把盤子放在牠旁邊,看牠會不會安心一點。牠果然過來吃了,但根本瞄不準,難道眼睛出問題?於是牠突然之間已經踱到桌子邊緣,直挺挺地站了好一陣子,冷不防落在桌旁的紙箱上。

……總之在有人悉心照料下,這個寒冷的夜,希望牠在屋子裡過得好。

隔天牠突然好像故意掉進一旁的燈罩裡。燈一直開著,本來就是要給牠取暖用。這可不得了,有人怕牠燙傷,側著燈罩讓牠出來。結果牠就離開了這個過了一夜的暫居處,翻撿雜亂的屋子,躊躇不定要往哪個方向去,那麼就順勢引導牠到後陽台。

這回給牠紅豆、白米、麥片,牠吃得津津有味,杯盤狼藉。但或許自己待在陽台太寂寞,又看到天空,在夜裡,發現牠離開陽台。每隔一陣子出去探望,每次都見牠在別人家搭出的屋頂又往下降一層,最後不見蹤影。

希望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