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4

討厭的地函與地幔

地球被定義成好幾層,大致上,從外到內是地殼、地函、外核、內核。地殼包括海洋板塊和大陸板塊,它們下面是固定岩石和液態岩石,液態岩石就是岩漿。地函又分上部地函和下部地函。地殼和地函之間的面叫做莫氏不連續面。再下面是外核。地函和外核之間的面叫做古氏不連續面。外核是液態的,大致是鐵和鎳,內核是固態的,還是鐵和鎳。

那麼地球裡面很熱,這些熱很大部分是地球生成時產生的熱。後來外面雖然冷卻了,裡面卻還很熱,地殼像是毯子那樣有保溫作用。裡面的岩漿其實沒事也不會冒出來,而是力量不夠了就停滯在那裡,形成岩漿庫。但當地殼有了裂縫,岩漿就只好順勢而出。

地殼幹嘛有裂縫?因為板塊作用。地函流動造成的力量,讓板塊有運動的機會。板塊之間,要不然就互相遠離,要不然就互為隱沒。互相遠離會出現裂縫,相互隱沒時的擠壓也會造成裂縫,那麼岩漿就只好出來。岩漿噴發出來,沒力了就停止噴發。岩漿流出地表變成熔岩流,冷卻了就成岩石。

因為外核、內核都有鐵,科學家就在實驗室裡測試鐵在各種狀況的溫度,估測地球內部各個層面的深度。

好啦,那地幔是什麼?它跟地函應該是同義詞,指涉同一樣東西。有人說中國包括香港把那個部分叫做地幔,而台灣則稱為地函。但現在網路上看來,也沒什麼分別了。但是我卻因為這件事被逼迫寫這個題目。這就叫做罰寫吧。

那麼地震和火山爆發都是板塊在運動的緣故。這幾年來,嚴重的地震和火山爆發東南西北到處發生,那麼地球所有板塊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

參考資料

火山的成因, 公共電視
為什麼地球中心熱,怎樣測其溫度, 生活便利簿
岩漿,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