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 gibt ein Ziel, aber keinen Weg; was wir Weg nennen, ist Zögern." - Franz Kafka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雕像 Alma Mater。圖片來源:http://www.yeodoug.com/resources/dc_french/alma_mater/alma_mater_02.jpg。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雕像「Alma Mater」高 12 呎,位於步向 Low Library 的階梯上。雕像細節大致是,這名母親坐在 klismos 風格的椅子上,兩手向上舉起。椅臂上各有一盞燈,分別表示 sapientia (智慧)與 doctrina(教學)。她右手持握的權杖尾端麥穗撐著一頂王冠,這頂王冠源自該校的固有徽章。她的膝上是本聖經,書頁翻開在〈Alma Mater〉的章節。座台則是 McKim, Mead & White 以大理石和花崗石作成的。[5] 雕像與座台在 2003 年因一筆捐贈而得以大力整修。[6]
上個禮拜從石膏像工場抱回一尊「芙蘭吉」,用來繼續發展我的素描才能。之所以是這尊而不是別尊,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它的氣質有意思,且是較美的那個方向,放在家裡應該不會煩吧。其他原因大致就是沒畫過、五官正常之類,可以讓我一再琢磨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商品の説明上面說,作者是 Daniel Chester French,1905 年完成這件作品。這人是美國近代具代表性的肖像雕刻家、建築家,有名的作品是林肯紀念館的肖像雕刻。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公共場所的紀念雕像。大概是這樣吧,有錯請指正。
ダニエル・チェスター・フレンチ作 1905年製作 近世アメリカを代表する肖像彫刻家・建築家である、ダニエル・チェスター・フレンチ作の女性胸像です。 フレンチは、リンカーン記念館の肖像彫刻で有名です。他にも多数の公共記念像などを手がけています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Alma Mater 的搞笑版。圖片來源:http://www.alispagnola.com/Free/archives/2903如此好像有了進展。真好,有名有姓的,如獲至寶。但翻來覆去,French 的作品幾乎都是大件的全身像,更別說也沒看到 French 有什麼作品叫做「French」。難不成這是他某件作品的裁切版,而且它之所以叫做「French」,其實是當初不知怎麼回事竟直接拿作者的姓來為石膏像命名嗎?抱持著這種想法,開始比對起他有沒有什麼作品的頭長得跟「芙蘭吉」相仿 [5]。
Alma Mater in the rain。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49694800@N02/4560705191/在比較到底是不是同一尊的過程中,發現很有趣的事情。買的時候覺得它長得滿正常的,回到家擺在低桌上,覺得她在瞪我。面對面的話,不知道在看哪裡。擺得高一點,似乎又愈加奇怪。隨著光源的不同、自己眼睛高度及方向的不同,她的目光又有變化。Description Antiquité:
Alexandre Falguière (toulouse, 1831-paris, 1900)
buste of "Diane the huntress",
in bronze on a marble pedestal
Signed Falguière
Measurements:
Width: 22 cm (8,7 in)
Height: (avec socle) : 37 cm (14,7 in )
2012-04-11。基本物體。第一堂課還是從物體的三大基本形狀開始。球、柱、錐,畫了將近五堂課,當時覺得好像永遠沒完沒了,但終於還是有得到老師首肯、宣告完成的那一刻。除了背景,明明全都是白色的東西,卻黑成一團,真的是很厲害。抓比例的能力還是很差,整個過程常常不知道究竟如何是好,教人沒有信心。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出來,這跟上一回合第一堂課的成果,有很大的差距了。
2012-05-16。石膏像麥迪奇。這個只畫了一次半。第二次的時候,老師一看到就說很有特色,要我不必執著於人頭的刻畫。就這麼似乎輕鬆地結束了,不必一直塗塗抹抹下去。這個經驗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所謂以整體來看待是怎麼一回事。一件作品可能有無數多次接近或可以宣告完成的機會,端看如何取捨,要停在可能是最好的時候,還是要繼續下去,看會發展成怎樣更細膩或糟糕化的結果。但是,止於所當止,除了要有完整的能力,還要有判斷的能力。寫文章可能沒問題,但面對一張畫,還很難。
2012-07-25。瓶罐與盒磚。這個大概畫了六堂課左右。同樣又是掙扎。這裡學到的是,讓桌子看起來不垂下也不上翹。至於其他,自己是覺得都掌握得很差。但總之它也噴了漆,在暑期班的第一堂課。
2012-08-22。石膏像月神。這個大概畫了三堂課。石膏像本身是很不可思議的氣質,像是小男孩,乾乾淨淨。但畫起來很容易變得看起來很驕傲似地。不過我卻畫得變成滄桑感還是怎樣,自己覺得很多都亂七八糟。胡里胡塗噴了漆。
2012-08-29。石膏像月神。隨著暑期班的結束,這個畫了一次半的月神也就停留在此。去找了一個很難畫的角度,那個側面、轉身完全不是我能領會的。老師最後來加幾個線條,顯示至少要這樣,這個石膏像的重心才會出現。背景何時開始加進去,要如何判斷。有時候太早了,像這一幅,根本還用不到它吧。有時候卻嫌太晚,整體的完成就得要多花一些工夫。
2012-10-17。酒瓶和碗。這個大概畫了三堂半。一張畫可以有結束的時候都是令人高興的,但重點是,自己能不能知道何時算是可以告一段落。只能隨著老師的眼光來學習這件事。不過現在回頭來看這一張,空間感其實沒有很清楚,這也就是當時的能力吧。何時喊停,當然各人的能力也是老師的根據之一。
2012-11-21。石膏像麻面維納斯、蘋果、碗。這個畫了四堂課。沒有完成。其他不論,主要是色調層次沒有出來。看這樣的東西,其實也有好處,就是在執著於自以為眼睛看到的是什麼時,畫面上可能不是那麼回事,如此它屬未完成,就是個公平的對待。仔細去想這個過程,應該也是會進步吧。
2012-12-19。花瓶、陶罐、秋葵、蘋果。畫了四堂課。一開始當然是想要所有的東西都畫進來,但顯然抓大小的能力依然很差,花瓶應該要更高,因此長到了畫面之外。這也只能勉強算完成吧。桌子的形狀也是改了好幾次。總之不在行的還是不在行,應該打起精神來多觀察多練習,不然就永遠是這樣吧。
2013-01-17。石膏像麻面維納斯、瓶、蘋果。畫了近三堂課。未完成。這是最後一堂課。瓶子和蘋果的關係很不清楚。臉本來不是長那樣,後來又去亂塗亂抹一番,就又亂七八糟了。但我想我可能需要多一點這樣亂七八糟的嘗試,才會知道在這個世界裡,極限是什麼,可能性又是什麼,怎樣會走對路,怎樣就跑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