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畫室裡俊美的石膏像麥迪奇,全名有人寫做 Giuliano di Lorenzo de' Medici,又喚 Duke of Nemours,內穆爾公爵。來把全名從後到前分解一下,Medici 是家族名,喚「麥迪奇」;Lorenzo 是爸爸的,爸爸被稱為「Lorenzo the Magnificent」,即「偉大的羅倫佐」;Giuliano 是他自己的,喚「朱利安諾」。朱利安諾是羅倫佐的第三個兒子。
麥迪奇家族事業做很大,從羊毛紡織起家,接著在金融界呼風喚雨,實力大到實質掌握政界,磨著磨著,終於有一天修成正果,名目上也是佛羅倫斯的統治者。在羅倫佐執政時,這個家族的政治事業達到高峰。這個時期也就是文藝復興開展的時代,羅倫佐贊助有力,米開朗基羅自少年起就住在他家,吃他家的、用他家的,但他們的交情如何呢?有一種說法是,米開朗基羅不喜歡他們。總之他們找米開朗基羅來做墓室,而米開朗基羅只完成朱利安諾和羅倫佐二世的陵墓,外加一尊聖母子像,就離開佛羅倫斯,再也沒有回去過,剩下的部分據說是他的弟子按照設計圖做的,好像也沒做完。
我們看拉斐爾畫的朱利安諾,著實是個文雅貴族,長相不見得多出色。再看看米開朗基羅刻的朱利安諾,已然成為沙場戰將,而且是個氣勢非凡的美男子。不過要是一眼看到的是畫室裡翻模再翻模的石膏像,就無法看出他的身分,只知道是個氣質出眾的百分百美男子。
拉斐爾畫的朱利安諾
(Wikipedia)
(Wikipedia)
米開朗基羅刻的朱利安諾
(Wikipedia)
(Wikipedia)
畫室裡的朱利安諾
(Book)
(Book)
既然不喜歡這家人,為何把他們的雕像刻得跟實際差那麼多,而且那麼雄偉好看?說法是,這是一種反諷。對於這個說法總覺得怪怪的。不過雖然常見的麥迪奇長得如此俊美,但一旦落在畫室諸君手裡,繼續得踏上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相貌的旅程,永遠停不下來的旅程。
II
老師說,雖然那些靜物、石膏像都有其自身本然的面貌,但畫出來的東西通常像作畫者自己。每個老師都這麼說。在這位老師這麼說之前,同學已經先說了。她上別的老師的課的時候,已經有過這個經驗。「真的是這樣呀!每個人畫出來的都不一樣。老師說,那其實是自畫像。」
明明目標物是同一件雕刻,展現出來的神情氣質卻千奇百怪,有的貴氣,有的落寞,有的在笑,有的嚴肅,也有俊美的,但總之都不是本尊。麥迪奇抱怨道:「別再叫它麥迪奇!」這是千古之怨氣,讓我手拿著幾乎算不上有重量的炭筆,感覺卻似有千斤重。
麥迪奇說,米開朗基羅到底什麼意思?虧我對他那麼好,他就是這樣報答我的!
但是有什麼辦法,像這樣的練習,千千萬萬張還是要繼續出現。希望麥迪奇之英靈已經悟化成功,對凡間的事情都只一笑置之。
正文之外。其實呢,麥迪奇這個譯名呢,發音應該比較接近梅迪奇,但石膏界好像叫它美琪。至於為什麼這裡把它叫做麥迪奇?因為我手上的書把它這樣譯。雖然後來感到問題浮現,那既然都寫了,就算了。(2013-05-22)
義大利有個歌劇作曲家 Ruggero_Leoncavallo(1857-1919),最有名的作品可能是《丑角》,很意外或許不意外,他有部歌劇叫做《I Medici》,看角色分配,就是在寫跟這個梅迪奇家族相關的故事。為什麼很意外又或許不意外?因為他好像喜歡包辦詞曲,自己找故事,具時代感或地域性的,也就是當代、本土化取向,似乎是這樣。因此,如果梅迪奇要入歌劇,不是由他來做又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