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路上用剛買的 mp3 player 聽鄭石岩老師講大般若經,裡面提到佛經裡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烏龜在路上爬,來了一隻狗打算攻擊之。眼看不妙,烏龜把頭和四肢縮回殼裡,如此一來,任狗再怎麼攻擊都拿龜殼沒辦法,既然沒辦法,只好悻悻然離去。
老師講解道,這故事的譬喻之一是,烏龜的頭尾四肢好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用當然是要用,但小心別用太過而身陷泥沼。這應該是在講何為般若時講的。
其實這故事上次已經不專心聽了一次,不過那時沒有旁生枝節想什麼,這次聽了一陣子之後,突然覺得拿來比擬人與人的相處也很像。可能有各種情節,總之一人都把自己包起來了,另一人還像那隻狗一樣用聲音或動作在攻擊。或許不知道已經陷入烏龜與狗的情境,或許知道。無論如何,陷入這種境地很難堪,為了讓難堪沒可能,一看到對方要扮演烏龜變身了,不想扮演狗之角色的就先走了,或竟然一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以烏龜之姿完成變身,根本沒有要展開攻擊的輕易莫名被指派了狗之角色的另一方只能輸了。也有可能烏龜是不得已只好自顧自變身,狗不得已只能咆哮抓扒。
不久又想到台灣與中國的情形。台灣的頭與四肢難道不應該縮回來嗎,深陷泥沼就來不及了。固若金湯的話,任對方再怎麼咆哮抓扒也是穩答答。
然後慢慢地回想起幾次跟任何人的不愉快,反省了一陣子。
早上聽聞的這個譬喻帶來的收穫頗豐。
2010-04-12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