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ur 和 tie 的不同在於後者是連結相同音高的音。
slur 的基本寫法是在首尾兩個音符之前寫下標記,另外還有多種變化。
基本法
最基本的標記方式是,slur 起始處的標記要放在該音符之前,寫法為
isluru
{n}{p} 或 islurd
{n}{p},u 或 d 表示突出處在上或在下,n 為第幾個,p 是音高,這個音高值表示 slur 的位置就在其正上方。slur 結束時,標記要寫在此 slur 串之結束音符的前面,寫法為 tslur
{n}{p}。tie 的情形,結束處不必標記音高。
例如:
要讓 slur、beam、和 instrament 的使用數從 6 或 9 個增加到 12 個,必須\NOtes\islurd0g\qu g\tslur0{'c}\qu c\en \Notes\itieu0h\qu h\ttie0\qu h\en
\input musixmad.tex
。基本法及其變形
因應各種情況,起止不必然是同一個寫法。
起始處
結束處
意思
\isluru
, \islurd
\tslur
線條在音符正上/下方
\issluru
, \isslurd
\tsslur
線條在音符旁(short)
\ibsluru
\tbsluru
線條出現在符幹上方(beam)
\ibslurd
\tbslurd
線條出現在符幹下方(beam)
\itieu
, \itied
\ttie
線條在音符正上/下方
\itenu
, \itenl
\tten
線條在音符旁(near)
如果線條是虛線,在起始標記之前加上
\dotted
。線條的標準弧度是多於音符三個
\internote
s,要改變弧度,就緊接在結束標記之前加上 \midslur
h,h 是指幾個 \internote
s。若非改變弧度,而是要改變角度等形狀,則使用
\curve
hij,h 的作用等同上一段的 h,i 和 j 則分別為起止處的傾斜度。其預設值為 \curve344
。這同樣要在緊接著結束標記之前使用。換行的情形
slur 遇到換行,預設行為是,換行前視為 tie。要變更這個高度,可在換行前使用
\breakslur
{n}{p}。換行後的預設行為是,以 \islur 的高度為換行後的起始高度。要變更這個高度,可使用 \Liftslur
{n}{h},並且搭配 \atnextline
,例如,在換行前寫
\def\atnextline{\Liftsulr06}
,6 表示較預設位置高出 6\internote
。如果 slur 或 tie 從一個譜號結束在另一個譜號,就使用
\invertslur
{n},例如,\invertslur0\curve333\tslur0g
,寫在結束音符出現前、未換譜號時的最後面。
雖非換行,但如果想要有個波浪形的 slur,可以在波浪發生處接連使用
Tslurbreak
{n}{p} 以及 Islurubreak
{n}{p} 或 Islurdbreak
{n}{p},n 是編號,p 是確切音高值,例如,\Tslurbreak0d\Islurubreak0d
。基本法的限制
這裡所謂基本法是 font-based,對 slur 來說,最高可以有
16\Internote
,超過這個數字,弧形會有缺陷。另一個限制是,使用高像素印表機生成圖形時,會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使用 K 式(type K)。簡單法
簡單法只須用到
/slur
,它在長度、高度上有限制,也不能換行,但形狀很漂亮,若是同一個音節內的簡單情形會很好用。它要寫在音符之前,寫法是 \slur
{p1}{p2}sl,p1、p2 是起始和結束的音高,s 是 u 或 d,l 是 以 \noteskip
計算的長度。例如,\slur ced1\qu{ce}
。以此類推,tie 的情形是
\tie
{p}sl,較近音符的 tie 是 \stie
{p}sl,較近音符的 slur 是 \sslur
{p1}{p2}sl,以符幹為準的 slur 是 \bslur
s{p1}{p2}l。K 式
必須
\input musixps.tex
。剛剛看了說明,不知是不是記憶體不足或怎樣,總之無法使用,所以就先不管它怎麼用了。
後記 20140102。前陣子耐心讓它 compile 完畢,等待那一堆看不懂、不想看懂的東西過去之後,發現 musixps 其實可以用,它還是完成工作了。
相關文章
MusiXTeX 筆記之基礎篇
MusiXTeX 筆記之初級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